领导关怀

商品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现状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是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病原因。IBD是影响全球家禽产业的最重要的经济疫病之一。在严格实施卫生管理的家禽农场,通过免疫灭活和弱毒活疫苗来预防IBD。活疫苗被不同程度的弱化;它们中的大多数可导致法氏囊萎缩从而引起对其他病原体免疫反应低下的免疫抑制,或导致对多种感染更加易感。基于其固有特征或免疫程序,有些疫苗不能对超强IBDV毒株和近30年发现的抗原变异株产生全面保护。由于一周龄内雏鸡对IBDV最敏感,病毒的主动免疫需要在孵化后早期进行。但是,母源IBDV特异抗体可能干扰活苗的早期免疫。因此,基于理性设计和亚单位疫苗新技术,第二代疫苗被开发。目前,活病毒载体疫苗已在多个国家被批准使用并有售。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些IBD疫苗的现状。

前言

IBDV属双RNA病毒科(Dobos等, 1979; Mu ¨ ller 等, 1979),具有单层二十面体衣壳(直径60nm),其基因组由两个片段的双股RNA组成(A 和 B)。所有RNA病毒的固有特征是由于病毒复制酶极低的校对活性导致的快速变异。因此,IBDV病毒基因组高变异性被研究(例如, Zierenberg 等, 1999; Islam等 , 2001a; Delmas, 2008)。可能是由于这种固有特征或其他目前我们尚未知的进化选择进程,IBDV抗原变异体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被发现(Saif, 1984; Rosenberger等, 1985),超强IBDV (vvIBDV)毒株在80年代后期被发现(Box, 1989; Chettle等,)。

传统活或灭活IBDV疫苗

活病毒疫苗模拟感染目标宿主。它们可复制并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它们发生效率不需要佐剂,适宜大鸡群免疫,但是同样也存在不良副反应,可导致水平或垂直传播(虽然IBD疫苗不会出现后者现象),毒力返强和免疫反应可能会引发疾病或生产能力下降。通常,家禽产业使用的活IBDV疫苗通过组织培养,蛋或胚胎源组织的一些类似途径进行弱化,可保持父母代病毒诱导免疫反应的能力,同时,弱化疫苗病毒具有导致临床疾病或明显免疫抑制的能力(Schijns等, 2008)。

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是中等毒力偏强的疫苗,在免疫后和产生较强的免疫副反应,若鸡群中有MG的存在会使呼吸道的症状加剧,增加接下来的饲养难度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绝大多数市面销售的传统活IBDV疫苗都基于经典毒株。这些归于“温和型”的疫苗在存在一定水平母源抗体和vvIBDV时保护效率很低。“中等”和“中等偏强”或“强”毒株疫苗可突破更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表现出更高的保护率。但是,它们同时也会诱发中度到严重的法氏囊损伤,导致相应水平的免疫抑制(Mazariegos等, 1990; Tsukamoto 等, 1995; Kumar等, 2000; Rautenschlein等, 2005)。它们不能完全保护鸡群免受vvIBDV毒株(Rautenschlein等, 2005)或抗原变异体的感染。此类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依然是主要关注的问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活疫苗在大群体家禽农场的实际应用还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过程,受制于农场与农场之间差异性难点(雏鸡变量, 农场状况变量,疫苗免疫操作人员变量等)。

不可复制抗原,如灭活全病毒,病毒亚单位或病毒抗原复合物,缺乏有效免疫原性除非它们有佐剂支持和反复免疫注射,或者紧随某种可复制抗原适宜启动之后免疫。可能的重复个体加强免疫可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操作成本,并且它们的使用通常受到高价值家禽如后备种鸡的限制,在产蛋前提供被动免疫可拉平后代母源抗体水平。然而,此类免疫偶尔也用于10日龄的雏鸡,特别是在强毒株严重污染的地区。

灭活IBD疫苗绝大多数加工成水-油乳剂状态,并含有多种抗原。有研究表明IBD灭活苗可诱导IBDV特异T细胞和雏鸡的炎症反应(Rautenschlein等, 2002)。也有研究表明灭活IBD疫苗必须具有高且优的抗原含量以诱导蛋鸡产生足够免疫力来保护后代免于IBDV超强毒株的感染(Rosenberger等, 1987; Mu¨ ller等, 1992)。弱毒苗首免后再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可达最高保护效力。

目前市场上有新+流+法还有新+支+流+法(rVP2,LVP2)都没有足够的理论和实验做支撑,又由于受注射计量的影响还会影响新城疫和流感的免疫

 

亚单位疫苗

最近30年大量研究报道了病毒结构蛋白VP2的重组表达(rVP2),主要保护性IBDV抗原,具有构造依赖的中和表位(Becht等, 1988; Fahey等, 1989)。变性VP2对鸡不产生保护(Fahey 等 , 1989),并且变性和复性后的VP2同样也失去了诱导鸡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O¨ppling等, 1989)。目前存在多种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Rong等, 2007),酵母(Fahey等, 1991),痘病毒(Bayliss 等 1991; Heine和 Boyle, 1993),杆状病毒(Vakharia等, 1993),塞姆利基森林病毒(Phenix等, 2001),甚至是植物表达系统(Wu等, 2004)。

目前市场有病毒结构蛋白VP2的重组表达(rVP2)同新城疫和流感做出灭活苗新+流+法使用,虽说可以产生一定数量的抗体,但对于法氏囊病毒的保护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已经有报道说产生的法氏囊抗体并不是中和抗体,不能产生必要的免疫保护。

IBDV免疫复合物疫苗

一类新概念疫苗即免疫复合物疫苗(Icx)的开发。这类疫苗由一定数量的IBDV特异性抗体混合物组成,这些抗体来源于高度免疫的鸡群血清和传染性IBD疫苗病毒(Whitfill等, 1995)。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适用于胚内接种,可于18胚龄利用胚内注射器进行免疫。同时,Icx疫苗也可于孵化场皮下接种1日龄雏鸡。此外,即使存在母源抗体时这类疫苗也表现出有效性(Haddad 等, 1997; Giambrone等, 2001)。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胚内注射IBDV-Icx和单一病毒的感染能力来研究其作用机理(Jeurissen 等, 1998)。两种疫苗IBDV均同法氏囊和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滤泡树状突细胞有关,虽然IBDV同特异抗体的结合导致检测到病毒的时间推迟了大约5天(Jeurissen等, 1998)。另有研究表明,在SPF鸡接种后第14天和17~21日龄含IBDV特异性母源抗体肉鸡的法氏囊中可检测到病毒(Ivan等, 2005)。雏鸡实验室免疫IBDV Icx最突出的特征是对法氏囊和脾脏B淋巴细胞损害降低(Jeurissen 等, 1998)。此外,胚内接种IBDV Icx疫苗可使脾脏中的病毒含量更集中,并使更多的IBDV定植于脾脏和法氏囊滤泡树状突细胞中。

目前有梅里亚公司研发并生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康囊宝已经投放市场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活病毒基因载体疫苗

载体疫苗通常是将一种有机体(供体)的基因插入另一种有机体(载体)的基因组中以产生对这两种有机体均能产生免疫保护的疫苗。其中,痘病毒(Heine 和 Boyle, 1993), 新城疫病毒 (Huang 等, 2004), 火鸡疱疹病毒 (HVT) (Darteil等 , 1995), 马立克氏病病毒 (Tsukamoto等, 1999), 腺病毒 (Francois 等, 2004) 和T4 噬菌体 (Cao等, 2005)均被用作VP2(对IBDV产生免疫保护的唯一抗原)表达的载体病毒。HVT因其安全和有效性几十年来一直用于马立克氏病的预防,此外,由于 HVT对母源抗体干扰不敏感被建议用于IBD (Darteil等, 1995; Tsukamoto等, 2002)和其他疫病的载体。同时,几种“HVT+IBDV-VP2”载体疫苗用于胚内接种或1日龄雏鸡皮下接种。梅里亚公司生产的疫苗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成功注册,田间保护率试验数据也有报道(Bublot等, 2007; Le Gros等, 2009)。Le Gros等(2009)的研究表明,母源性免疫——对照组干扰活IBDV疫苗复制——对载体疫苗的保护率无明显影响。30日龄时用vvIBDV进行攻毒保护率为98%。值得一提的是,载体疫苗对变异IBDV也能产生有效保护(Perozo等, 2009)。

目前由梅里亚公司研发并生产的IBD+HVT——立克法疫苗已经在世界各地使用多年并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不仅可以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同时又不会对法氏囊造成损伤,并且产生抗体早,可以抵御任何超强毒株的攻击.

 

结论

IBDV虽然50年前就被发现,但它至今仍是全球家禽产业的一个主要威胁。又由于法氏囊的早期感染和对法氏囊的损伤从而造成的免疫抑制的问题有个商品肉鸡的生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公司,选择适合当地的流行情况,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选择由北京康牧代理的1日龄注射疫苗立克法或康囊宝。